《又见中华水乡》混音实例分享

  民族歌曲有着超越一般流行歌曲的动态范围和独树一帜的审美风格。这往往让习惯于处理流行歌曲的混音师,在偶然遇到民族歌曲的混音需求时,感到措手不及。

  目前互联网上的混音技巧分享,大多是针对流行歌曲的。如果在混民族歌曲的时候生搬硬套,显然会有点文不对题。民族歌曲也是我国音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显然,民族歌曲的混音,是专业混音师职业道路上不可逃避的一关。

  鉴于这些,我把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一篇混音手记整理分享出来,希望能填补目前互联网上民族唱法歌曲混音教程的空白,并能实实在在地帮到有疑问的朋友。


  这个项目是个典型的贴唱混音,编曲老师为了某场晚会的特定主题,改编了一首民族歌曲。由于条件限制,制作方没能提供分轨,我拿到的是编曲老师自己导的MP3。歌手为人声写了丰富的和声,并且在家里自己录完了所有声部。

  拿到材料后,我先大致听了一遍:编曲是专业的,演唱是专业的。谢天谢地!

  但贴唱的通病还是存在——伴奏并不是非常贴合。而且,歌手录了很多轨,全放出来就乱了,显然需要做一些取舍。

  那么,我的工作目的就明确了:解决这两个技术问题,并适当加入一些艺术创作。

  混音,重中之重就是平衡。平衡,要做的不仅是平衡音轨间的电平,更要平衡好各方的利益:编曲老师和歌手两人的想法,一个都不能少。我要做的,是尽量调和他们之间的冲突,让歌声里水乡的小河能平静地流淌下去。

 

  听完一遍材料后,我在脑中对声场做了个大致的构思。如果借用美术来打比方,那么这是一幅由声音构成的画作。我可以明显地在里面看到各个声源的位置:主人声毫无疑问是这张画的主体,穿着华丽的民族服饰,带着悠然自信的神情。

  围绕在主角四周的,是一群青春洋溢的少女,她们带着或激动、或欣慰、或淘气、或崇拜、或努力的神情,争先恐后地在跟主角互动。(歌手自己录了五轨不同的材料,可以说很用心了!)但是,如果全部不加挑选地放出来的话,是很恐怖的——你可以想象家里养了五条狗,当你回到家开门时那一瞬间的场景吗!

  除了画面中的主体之外,我还安排了一点细节。首先是主角背后那个非常独特的混响。可以说,没有这个混响,我所做的就称不上是民族歌曲的混音。这是一个很高贵的、有着亮丽的尾巴、但又与人声界限分明、互不干扰的混响,它似乎是民族歌曲中与生俱来的一部分。 我把这个混响IR分享了出来,有需要的朋友可以随时取用。

  除了这个,我还在开头部分、尾声部分、以及段落中间安排了时不时会冒出来的回音效果,主打一个余音绕梁、耐人回味。回音的延迟时间设在了八分音符上,使之节奏正确,融入歌曲。

 

  除了这些大刀阔斧的效果设计之外,在这次混音中,我还对人声做了一些细致入微的调整。比如,选用精准的高低通滤波器来使歌声的能量更加集中;根据演唱的状态,实时配合EQ调整,让发声状态更稳定、音色更统一。但EQ的调整量基本不超过3dB,保留了人声自然的听感。

(人声EQ动图)

  另外,我对伴奏也做了不小的调整。因为直接把伴奏贴进来的话,会显得不那么贴合——主要是低频的部分,250Hz和500Hz这两处的低频,严重干扰了人声的清晰度。在以前,我可能会选择强化人声,但是那样处理会让人声变得过于坚硬和不自然,显然也并不符合民族歌曲的审美习惯。于是我反其道而行之,对伴奏的低频做了大胆的衰减——250Hz衰减了10dB,500Hz处根据需要衰减了不同的量,大致在-2~-7dB之间。

(伴奏EQ动图)

  现在,整个声场清晰了!仿佛成功做了一场近视校正手术,可以清晰地看到每样东西的轮廓了——高频打击乐和主角周围的小人们有说有笑;古筝那灵动的弹拔声,穿插在如流水般的弦乐里;溪中的鲤鱼时不时地跃出水面,又优雅地钻入水下。


  最后要重点分享一下,民族唱法的压缩处理。民族唱法的发声方式,跟通俗唱法有天壤之别,跟美声唱法也不同。据测算,民族唱法的歌手,在处理弱力度的时候,发出的声压级大约在60-70dB SPL;在遇到强或很强力度的时候,嗓音的声压级可达到100-110dB SPL。这50dB的动态范围,非常接近古典音乐了,但已经远远超出了流行音乐的动态范围!

  遗憾的是,民族歌曲的伴奏,大多延用流行歌曲的配器,动态范围远达不到古典音乐的50dB这么大。要把这50dB动态的人声,压缩到伴奏那大约20dB的动态范围之内,同时还要做到自然、没有明显的人工痕迹,谈何容易!这项工作非常考验混音师的功力。

  这就相当于,要将现实中16档动态的影像,压缩到用于液晶显示的8档动态内。如何压缩、怎么取舍,都是摄影师不得不面对的难题。在声音的领域里,混音师也面临同样的挑战。

(用光学的动态来类比声学的动态)

  我在处理这个难题的时候,借助了LA2A宽广的动态处理能力,再配合巧妙的信号路由和人性化的自动化处理,来获得所需要的声音。

我把压缩的输入,接到了推子后,这样调音台推子就可以大范围地调整人声的动态,而不会对压缩器的输出信号做出干扰。

(信号链图)

(调音台动图)

 

这么做的原因有二:

  一,民族唱法的动态范围,对LA2A这样的压缩器来说,依然还是太大了。虽说LA2A以听感自然闻名于世,但直接给它50dB动态的信号,它的输出仍旧很不自然。显然,我还需要对LA2A的输入信号做一些预处理,让它的压力不要这么大。

  二,压缩器毕竟是机器,缺少了人性。我在把信号给压缩器之前,先对其做一些调整,可以把我自己的想法,融入到歌手的歌声里,同时也可以弱化压缩器的机械感。这是做出一个优秀混音的关键。

(LA2A动图)

 

       事实上,人声动态的调整得到了多方力量的支持:

  • 歌手录制时对话放增益的调整;
  • 混音师通过调音台推子做的音量调整;
  • 压缩器对人声的机器调整。

接下来是技术总结:

  1. 民族歌曲的混音,要符合民族歌曲的审美习惯——大动态、自然的人声;
  2. 民族歌曲的人声,要带上那个标志性的混响;
  3. 如果伴奏不是自己混的,千万要先听一遍,听听看能不能直接用。不能直接用的话,一定要做调整;
  4. 民族歌曲的混音,要以人声为主体,以人声为本。

(混音展示视频)